赔偿N+5,广汽丰田与员工“体面分手”
新车降价、裁撤员工,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,合资车企正努力突围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图/视觉中国
文|《财经》记者 赵成
编辑|王静仪
继广汽三菱在半个月前宣布临时停产并优化人员结构后,又一家日系车企传出裁员消息。
近日,有媒体报道,广汽丰田因为近期的生产情况,已经提前终止了大约1000名劳务派遣员工的工作合同,广汽丰田将会依法给予补偿,同时向被裁员的员工认真说明具体情况。
对此,广汽丰田官方回应称:本次是广汽丰田的正常阶段性调整,对象为部分劳务派遣员工,不涉及正式员工。广汽丰田根据市场形势变化,经慎重考虑,依照与劳务派遣公司的协议,停止部分派遣。
“这是正常的组织岗位调整与人员结构优化,并非大规模裁员,他们都是生产线上的作业工人,是通过劳务派遣公司签的合同,给我们派遣过来的。”广汽丰田人士向《财经》记者表示。
该人士补充道:“我们每年7、8月都有高温假,届时工厂内的机器设备也要进行保养、检修,这时候就会出现一些人员富余,以往可能会有四五百人,我们会直接安排他们在公司做保全、5S、工厂清洁、培训等工作,也不会退回给劳务公司,但今年我们的产能提升到了100万辆,所以当初向劳务公司要的工人比较多,随着工厂放高温假,生产节奏下降,今年需要优化调整的工人就有了1000人,我们也需要降本增效,所以就直接将这些工人退回劳务公司了。”
同时,该人士强调,“现在的劳务公司也很灵活,等广汽丰田在下半年的生产节奏提升了,人员结构需要再进行调整了,我们再让劳务公司把这些人供给我们就可以了。”
一次体面的“分手”
或许裁员来得比较突然,有员工在社交媒体上吐槽“白天还在上班,晚上就收到了消息。”
图源:网络
据悉,广汽丰田已经与劳务派遣公司协商,确保受影响员工及时、足额地获得合法合理的经济补偿。此外,广汽丰田也协同劳务派遣公司,为受影响员工推荐再就业岗位。
公开资料显示,截至2022年,广汽丰田员工总人数为1.9万人,其中社保参保人数为1.72万人,非缴纳社保的派遣员工超过1800人。由此不难算出,此次广汽丰田裁掉了超过一半的劳务派遣员工。
《财经》记者了解到,根据此前网上曝光的针对劳务派遣员工的经济补偿方案显示,补偿总共分为法定和非法定两大部分。
其中,法定部分包括经济补偿金和代通知金。经济补偿金为“N(服务年限)*过去12个月的平均工资”,代通知金为6月份基本工资+住房补贴。
非法定部分包括感谢金、年中奖金预发、7月工资等。其中,感谢金为过去12个月的平均工资,年中奖金预发为2个月的基本工资,7月份工资正常结算外加22-31日额外工资。
据此测算,此次被终止合同的派遣员工将能够拿到约“N+5”的补偿。
图源:网络
对此,上述广汽丰田人士向《财经》记者表示,网络上流传的经济补偿方案基本属实。
“我们对每位劳务派遣工人的补偿金额还不小的,基本都是按照相关标准,顶格去给,我们就是要把真金白银给到他们手上,以此安抚好这些劳务派遣工人。”
产业格局重构期,合资车企电动化丞待突围
对于裁员,广汽丰田虽表示为正常的组织岗位调整与人员结构优化,目的是为适应市场环境变化,提升核心竞争力。但业内普遍认为,这与其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不无关系。
官方数据显示,尽管6月广汽丰田以8.72万辆的销量成绩取得了18.5%的环比增长,并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月度销量数据新高,但同比去年依旧下滑了13.5%。
值得一提的是,去年广汽丰田累计销量达100.5万辆,同比增长21.4%,首次突破百万辆。同时,其在合资企业销量排行榜中位列第四,更是雄踞日系合资车企首位。
然而,在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,自主品牌的迅速崛起让过去数十年间在中国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、重度依赖燃油车的传统合资品牌若不加速转型跟上电动化发展趋势,将面临很大的市场挑战。
中汽协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稳定在50%以上。1-6月,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售598.6万辆,同比增长22.4%,市场份额达53.1%,上升了5.9个百分点。
相较之下,外资品牌普遍出现份额下滑,尤其是日系品牌,在华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20%跌至14.9%。
在自主新能源汽车强势崛起的背景下,广汽丰田打响了合资品牌降价第一枪。今年2月,广汽丰田官方宣布纯电车型bZ4X限时直降3万元,售价门槛低至16.98万元起,这一价格甚至低于一些中国品牌的同级纯电产品。
彼时,广汽丰田方面曾公开表示:“我们希望能够真正让利消费者,抢占市场份额,打响了合资降价第一枪。”
不过大幅降价未能提振销量。官方数据显示,广汽丰田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为45.28万辆,同比下滑9.48%,其中电动化车型销量为13.77万辆,占比30.4%,同期中国市场新能源渗透率达到32.4%,意味着广汽丰田的电动化转型速度仍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。
不止是广汽丰田,随着汽车行业加速向电动化、智能化转型,以传统燃油车为主的合资汽车品牌由于电动化产品的滞后,销量不断下滑、产能过剩的压力也来越大,不得不通过裁员、减产,甚至临时停产等方式来度过转型的阵痛期。
今年5月,福特中国被曝裁员。对此,福特中国回应称:“对于福特汽车来说,中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市场,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在华业务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始终不变。公司正在打造一个更加精简、灵活的组织结构,将资源投入到具有优势的核心业务上,努力实现在华业务目标。”
7月12日,广汽三菱官方发布致全体员工的公开信,称受市场转型影响,销售远未达预期,该公司于6月份正式进入临时停产阶段,并将根据实际情况优化人员结构。
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大潮下,随着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企业的崛起,以燃油车为主销产品的传统合资品牌,其压力越来越大。
6月,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全线同比下滑,仅有广汽丰田、广汽本田和北京现代三家合资车企同比下降幅度在10%以内,东风日产、东风本田、长安福特、长安马自达均同比下跌三成左右,神龙汽车更是同比下跌67%。
反观国产自主品牌,6月份乘用车销量高达120.5万辆,同比增长21.2%,市场份额增长为53.1%。
1-6月,仅三家合资车企的累计销量同比实现上升,分别是一汽丰田、北京现代和江铃福特,其余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。
正因为销量持续下滑,使得一些合资企业面临产能闲置的压力,不得不靠裁员、放假、临时停产来缩减产能,未来只有通过降本增效、优化生产能力,加快新能源产品投放,才能保住市场份额。
实际上,在中国汽车市场,大部分新能源车企尚未实现盈利,因此并不能说合资车企已经完全落败。如今,大部分合资车企已经密集攻入新能源汽车市场,并重新定义了产品指导价格。这些合资企业一方面下调燃油车定价,进一步加强基盘市场产品的竞争力;另一方面,在新能源产品给出突破性定价,意图打开市场局面。
有分析人士指出,假以时日,合资车企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追赶上来,真正的竞争才正式开始。毕竟,“大象转身”需要时间。
责编 | 张雨菲
本文为《财经》杂志原创文章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。如需转载,请添加微信:caijing19980418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