惊鸿一瞥——福山路|第四集:沈从文故居_当前速讯
第四集《沈从文故居》
作者:鎏鋈
(资料图)
福山路3号《沈从文故居》
当我们怀着沉痛哀伤的心情和睹物思亲的惆帐,离开福山路2号时,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具有明显的德日两种建筑风格的西式洋楼。前面介绍过,福山路的右边地势高,所以这所建筑给人以建在山顶上的感觉,我们远远地仰望着它。它的房顶屋山十分别致,一个等腰三角形,里面配上长木条拼成长方形、方形、甚至还有直角三角形等几何图案。
这种把数学元素理念设计在建筑上,唯有那个年代做得到。
淡黄色的立式墙面,通透的类似女儿墙式的凉台围栏,缠绕着墙体。花岗岩石砌成的高高的厚实的院墙,墙头上,盛开着各色蔷薇花,院落里几株高挑的桃树,枝叶繁茂地点缀着院墙。此时,植物绕墙,满园翠绿。一股股花草的清香,扑鼻而来,尤其凸显着浓郁十足的书香气。这便是大名鼎鼎的著名文学家《沈从文故居》,它坐落在福山路3号。
沈从文(1902年12月28日—1988年5月10日),中国著名作家、历史文物研究者。湖南凤凰县人。原名沈岳焕。乳名茂林,字崇文。说起岳焕改为从文,还有一个小插曲。大约在1919年前后,他投身当兵,一日遇到测字先生。测字先生说,岳字代表山川,焕字本身是个火体,和先生不合呀!因为测字先生看到沈从文面带书生气,谈吐颇具文采。回到家后,沈从文左思右想,自己这么喜欢文学怎么就选择当兵了呢?最后,他决定弃武从文。于是,沈从文的名字横空出世!从此,一个文学大家诞生了!
1931年8月,沈从文在好友徐志摩的推荐下,接受了国立青岛大学杨振声校长的盛情邀请,在国立青岛大学中文系担任讲师。
作为只有小学文凭的沈从文来说,能够“异想天开”地担任大学讲师,唯有那个年代做得到。
从此,与青岛结缘。
1931年8月—1933年夏,是沈从文在青岛居住、教书的时间。在这短短的两年的时间里,是沈从文最为惬意最为舒畅的日子。因为,他收获了最为珍贵的孜孜以求的爱情。
我们知道,沈从文在上海中国公学教书期间,认识了他的女学生张兆和。他被她的举手投足间的优雅尊贵和不同寻常的气质所吸引、所倾慕。于是,老师追学生的爱情之戏上演了。当张兆和拿着那一沓沓的情书,找到校长胡适时,胡校长非但不制止,反而说:“我知道沈从文他固执的爱着你。”
张兆和生气的回答:“可我固执的不爱他!”
从此,沈从文孤单地痴迷地踏上了四年的漫长追爱之路。他的杀手锏就是那一封封、一页页、一行行,充满着才华浪漫痴情的炽热文字。在这四年间,蔡元培、胡适、巴金、丁玲等纷纷出谋划策,终于,他的女神的心房被撬动,心房上的那把坚锁悄悄地被打开了。
在那个古典而又纯真的年代,老师追女生且得到校长支持的“奇葩又荒唐的事”,唯有那个年代做得到。
沈从文和张兆和在青岛福山路3号。
人们会问:张兆和何许人也,让多情又有才华的大文豪沈从文写了100多封情书?顽固地追了四年?
原来张兆和出身名门望族,其父张冀牖(张武龄)是民国时期的教育家,二十年代担任苏州乐益女子中学校长。姐妹四人被誉为民国时期著名的两大“姐妹天团”之一,另一个是“宋氏三姐妹”。张家四姐妹的夫君,个个才华出众且都是文学艺术界中大师级别的人物。大女婿顾传玠,是当时家喻户晓的昆曲名家;二女婿周有光是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,是我们“汉语拼音之父”。三女婿沈从文是一代文豪,可惜的是,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。四女婿付汉思是耶鲁大学资深汉学家教授,也是非常有名望的学者。
这样的家庭教育,这样的人生传奇,唯有那个年代做得到。
“我行过很多地方的桥,
看过许多次的云,
喝过许多种类的酒,
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。”
“如果我爱你是你的不幸,你这不幸是同我的生命一样长久的。”
“求你将我放在你心上如印记,戴在你臂上如戳记。我念诵着雅歌来希望你,我的好人。”
“我用手去触摸你的眼睛。太冷了。倘若你的眼睛这样冷,有个人的心会结成冰。”
这些纯情唯美的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浪漫情诗,今天读来,依旧令人怦然心动。记得,有次笔者作为嘉宾受邀和青岛电视二台《红红火火过大年》的美女主持人潇潇,在介绍沈从文收获爱情后,并脱口而出上面的情诗时,潇潇的眼睛有些湿润。
所以,用沈从文的话说,“我一生读书消化力最强、工作最勤奋、想象力最丰富、创造力最旺盛,既是在青岛海边这二三年”。
“在青岛时觉得身体特别好,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,写作情绪特别旺盛。我的一些重要作品就是在青岛写成或构思的。”
是啊,完全可以想象得到,一个终获爱情的极具文学才华的大学讲师,一个在中国文坛上被誉为“乡土文学之父、”一个与诺贝尔文学奖离得最近的文学大师,其创作生涯一定是最辉煌的鼎盛时期。
在青岛两年的时间里,沈从文写了几十篇中短篇小说和散文。其中有影响力的《边城》、《八骏图》、《三三》等力作。还写出了多篇人物传记、自传等美文。而《边城》里的翠翠,就有张兆和的影子。
1932年9月,我国著名文学家巴金先生来到青岛,就住在沈从文故居,即:福山路3号。尽管在这里仅仅住了一周,但是,巴金却创作了短篇小说《爱》和为自己的中篇小说《砂丁》写了序。同时,闲暇时,沈从文陪同巴金游览市容。
在福山路上,有一条向大海方向去的无名石阶小路。这条路很有特点,就是石阶两侧立有多个石球,既美观别致、又稳重大气。
据说,岛城文史专家曾提议,将这条路命名为“巴金路”。并且,在路的入口处安放巴金雕像。如果这个愿望成真,又给岛城增添了一处新的人文景观。
据记载,沈从文离开青岛后,曾经又来过三次。他说:“建国后,我曾三次来过青岛。前两次是公家让我去休息,一次是出版总署,一次是政协,一次是自费。”
笔者多么希望,沈从文每每来青岛,都会来到这个让他收获爱情的幸福圣地---福山路3号。但是,笔者搜索了那么的资料,均没有记载。是来过了呢?还是没来过呢? 1949年后,沈从文不再写小说了,而改行去了历史博物馆。所以,三抵青岛而不过福山路3号家门,无形中留下了一个谜团。笔者试着理解这个厚情的痴迷的大师,并发出最后一声叹息:唯有那个年代做得到!
行笔到此,笔者不由得想起了另一个文学大师萧军。30年代,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萧军、萧红也居住在青岛。他俩在这里既是蜜月期,又是创作的黄金期,分别创作了《八月的乡村》和《生死场》,从此,奠定了在我国文坛上的地位。特别是萧红还得到了鲁迅的赏识。几年后,俩人分手。晚年的萧军来青岛,还特意来到他和萧红曾经住过的房子,并且说:这是他在青岛度过的最难忘的日子。
沈从文在福山路3号
当我们漫步在福山路3号门前,抚摸着饱经沧桑斑驳的黑色铸铁门和斑斓的石墙时,冥冥中似乎触摸到那一段大师荟萃时光倒流的岁月,嗅得到那一行行至美至善的文字里的浪漫气质而散发出来的书香,看得见沈从文身着长袍温文尔雅地从铁门走出来时的朴实神情。
“在人行甬道两旁有三四丛珍珠梅,剪成蘑菇型树顶,开放出一缕缕细碎的花朵,增添了院中清韵风光。”
时光荏苒,沉史如钩。福山路3号的门前,留下了大师们的足迹和气息。遥想曾经,斯人已去。唯有时空记忆,还停留在这里。
下集预告《宋春舫故居》。
2023/5/29
标签: